一位男教师的心声:致敬身边的“她力量”
致敬身边每一个了不起的“她”!来源 | 中国教师报作者 | 贺薛毅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副校长“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同事,但更是她自己。无数个“她”,用无关年龄的自我演绎,创造了不被定义且生生不息的“她力量”。从男性的视角阅读她们,我愿意把“她”与“她力量”解读为生命中的赞歌,她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激励着每一个“她”和“他”不断前行。遇见德育工作中的她们教育的时光里,来来往往,总有许多阴晴圆缺的故事,她们总在理解和接纳教育时光里不同的人和事。依稀记得那是2016年的夏天,分管年级总体工作的她和我,还有那个动手打人的男同学,三人坐在会议室里,面面相觑。不管我们以何种方式询问沟通,学生始终沉默不语,眼神虽与我们没有交集,但分明流露着不安与不甘。就这样,我们表面平静、内心焦急地僵持了整整一个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拍了下孩子的肩膀,轻轻地说了句:“孩子,我知道你很难受,老师愿意听你倾诉,愿意帮你解决问题;如果你暂时还不想表达,我们也愿意继续安静地陪着你。”学生微微地抬起了头,浅浅地望向了她,只应了一个“好”字,但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了。让我没料到的是,她的眼泪却先滑落了脸颊。我知道,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但我愿意相信,她的眼泪源于那一刻,她把孩子的委屈、害怕,甚至无助放在了心上。当然,这一定是一个用只言片语难以去讲述的圆满结局,我也早已不记得后续的沟通细节了;但在往后的教育时光里,属于她的育人故事总是启迪并指引着如我一般的后辈们:在孩子想要倾诉时,用心倾听,不随便讲道理;在孩子做错事情时,依然愿意静静地听他说;在孩子感到疲惫时,允许他停下来歇一歇;在孩子仰望教师时,愿意蹲下来和他说说话;在孩子想试试看时,坚定地送上一句“我支持你”……是她,也是她们!是她们包容而不强势的力量,接纳着孩子心里那难以诉说却妙不可言的心事。遇见家访中的她们家访的路上,总是弥散着青草和泥土的味道。她们似乎总是默默承受,不置一词,却总能让草生长,让花开放。她们是种星星的人,总在翻山越岭、跋山涉水。2022年8月,为了帮扶城口教育,她们克服各种困难,在距离重庆市区近400公里的城口县葛城镇一所中学,和117名孩子共同点燃了“行知育才”的教育火种。除了带领城口教育者们立德育、搞教研外,干得最多的事应该就是“去家访”了,你们总是说:“去家访吧,只有走过学生风雨无阻走过无数次的路,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山里的孩子上学有多么不容易!”2022年10月的一天,家访从朝阳相随持续到落日相伴,最后到访的是王同学家。面黄肌瘦、沉默不语的王同学总是用有些害怕又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在和初中班主任的交谈中,她们得知王同学有些自闭,这和原生家庭有着密切关系:五岁时,父母离异,他随父亲生活,但主要是由80多岁且多病的奶奶带大;父亲因常年在外打零工,落下了身体残疾。她们说看着一家三代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看着一瘸一拐的王同学父亲和瘦骨嶙峋的奶奶,满心都是说不出的酸楚。家访结束后,她们走在回程的夜路上,暗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去“点燃”他们。于是,她们利用军训、夜跑、班会课等一切机会,鼓励引导孩子们走上讲台,勇敢地表达自己。经过大半年的锻炼,117名孩子个个都能站上教室的三尺讲台、校园操场的主席台自然得体地演说了。是她,也是她们!是她们奉献而不索取的力量,用脚印给予回应,用星光给予火种。遇见赛课中的她们课堂的美丽邂逅,赛课场上的专业修炼,她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无畏敢闯的勇气,总能指引我成为那个勇于挑战的自己。从试讲的讲台到市赛的赛场,从教研的道场到私人定制的年度课堂……我在的地方,她们都在;她们在的地方,我有时有幸也在。每每冥思苦想、挑灯夜战之时,总能想起属于她们的教育箴言。她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她说“让课堂每一分钟有意义,让每个环节有价值,让每位学生有收获”;她们说“磨课的过程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刚刚过去的隆冬,那是我和身为恩师 但 即将退休的 她,在校园里的最后一次同台,如她所言:“最开始内心是拒绝这场讲座的,但仔细想想,就把它当作是与校园最好的告别吧!”所以,在这场关于语言文字的告别中,她依然教我们要去“热爱”:董宇辉热爱阅读,重塑了青年力量的价值;贺炜热爱足球,缔造了诗人般的解说经典……每个人都应该把阅读培养成自己的“热爱”,毕竟它能陪伴并激励我们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至暗时刻,完成一场场生命成长中的自我救赎。她们让我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必修课”中耕作,已实现年轻教师的第一次发展;她们也激励着我在阅读反思、撰写论著、课题研究等“选修课”中钻研,力求达成成熟教师的第二次发展;她们让我坚信每个人都像大海一样,都会有自己的澎湃时刻,不必四处看,自己就是答案。是她,也是她们!是她们勇敢而不退缩的力量,让人靠近,让人钦佩。遇见教育论坛中的她们她总是以其内在的温柔和能量,温暖并照亮着周围人的生活。她说,身为师者,你未必光芒万丈,但要始终温暖有光。她是这样说的,亦是这样做的。2023年暑假,在教育论坛上,她倾情分享着从教以来关于自我成长的教育写作:用心语去为每一位孩子定制专属的“儿童诗”,点亮的不仅仅是一颗颗童心,还有那一簇簇万家灯火;把生活的烟火气描摹成好心情,温润那些在前行路上想要寻找微光的徘徊者;以原创的校园歌谣去诠释育人的千姿百态,点燃并引领更多的一线奋斗者,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去讲述教育的美好故事。讲到深情处,她动情地说:“谁说微光只能照亮一角,它还能温暖人心。”因为那场分享会,好多热爱写作、渴望写作的老师被她凝聚在了一起,一个人、几个人、几十人、几百人……从重庆的市内分享到全国的跨省交流,以教育写作为支点的抱团成长成为另一种从专业成长到生命成长的教育注脚,也诠释着何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她在各大教育平台帮助广大教师搭建发声的平台,她悉心指导每一位写作者构架提纲,整合素材,讲述故事,提炼观点,传播美好。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教育人从“想写”到“敢写”,从“写成”到“写好”,用写作的力量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也让想得到的教育变成了看得见的风景。是她,也是她们!是她们明亮而不刺眼的力量,引领和鼓励身边的同行者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过去、现在、将来,在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时刻,她的故事依然在,她的力量依旧生生不息!致敬身边每一个了不起的“她”!愿你我皆能汲取“她力量”,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别忘了【转发朋友圈】☺来源 | 中国教师报编辑 | 皮皮兵不皮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